古典喇叭 EV
EV的聲底,就是較HIGH-END的感覺,大空間,會剛好!
EV聲音,其實音樂性,不怎麼好,清清徹徹,中頻詮釋並沒有JENSEN好。
總而言之,聲底,就是有點利、快。
但是EV旗艦,三、四音路,就不同了,三音路以上,視可以任意調配很多音色的
批如Regency以上等級的聲音,可透過分音,條處各種音色!
今天探討,全音域
我認為,EV全音單體,可塑性最高,EV單體對頻率很敏感,分音器下手腳,就可以很好聽,爾且調完聲,一點都不老聲。
很多人迷全音域,我想這些老玩家,回歸全音域,並不是他們聽得不夠多
就是因為聽多了,再回到全音域懷裡!
全音域,就是柔順,全平段,自然滾落!
但是好聽得全音域,相當高價的,聲音一流
但是只有一個全音域,是不好玩的,要調音色換口味,只能換前端器材,很傷錢的!
餘是,我們可以用2顆全音域來調音,這樣可玩性,就更多的
照片上的2顆EV全音域,就是這樣來的!
要更強悍,可以在加一顆高音!
用2顆全音,聲音密度會更好,它可以使單聲,就有理體聲的密度!
用2顆全音,在分音器的架構,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再加入一顆高音
加入高音,等於2顆全音域+高音
這樣的配置,是無法讓你喇叭線+接+;- 接 -,這樣會造成匹配問題!
一般2顆全音+高音的高級玩法,建議2顆全音域串連^_^
接高音,這部分,是關鍵,否則,匹配不良,聲音阻抗跑掉,細解消失。
分音器架構觀念,同樣是比造全音域的概念來發聲
所以,同樣不採高階設計
用一階,高音串電容就好
其餘,補償線路攻進!
剛剛說EV得全音域,薄薄利利,很HING-END,中頻實在有待加強
這時候,補藏線路與電感,可以讓EV聲底,變調,是音色變調 ^_^ (這很好玩)
我可以用電感,做出3D聽感,因此,沒有號角,也可以很好自然/空間感
重點就是,可以用補償線路,比EV的中頻搞出來,並且變得有韻味啦!
所以,雙全音發聲,這分音器設計,我認為還蠻好玩的
跟一般分音器概念不同
雙顆全音域,發聲,比單顆全音,還很棒!!!!
是實上,我以前都這樣玩啦
這種架構,就算單一邊發聲,也會讓你忘掉,立體聲的好處! 很可怕吧!
有二對全音域的玩家,不訪試試看! (前提,分音器要強)
聲音,要溫潤不失通透,才可以聽久
EV就是太通透啦!
全音域,可透過電感/電阻/電容,補藏高頻不足,使高音延伸,不黯淡!
這也很好玩!
所以很多玩全音域的,沒經過分音器/補藏線路,是無法讓單體發揮極限的!
玩電分的人都知道,"電分"可以讓單體復活!
被動分音同樣道理!
1

熱門文章
-
SONY SEM-5W 這是SONY牌錄音室監聽喇叭,旗艦PRO 使用雙15"TAD低音單體,似乎後來SONY也自己開發低音單體及驅動頭 比較特別的是,該SONY監聽喇叭,採電子分音 無內建被動分音 低音與驅動頭,各需一台MONO推...
-
西門子(klangfilm)14吋全音域單體,又稱為kl-405 當年型號的全名為 6kl.lsp.8.T14 有很多種版本 50年代的版本有鋁框原色版(銀灰色);以及深棕色&黑色烤漆版 黑色烤漆板上幾乎都有鑲一塊名牌有klangfilm的LOGO在上面 鋁框原色版的比...
-
我說號角被動分音,要玩好真的不容易 他不只 [分頻] 、 [截頻] 這麼簡單;分音器加入EQ等化線路,才是解決根本 不用在那邊用蝦米ㄏㄨㄥˋ、擺位、補強那邊、線材 EQ等化線路,很容易理解,就像我們在玩主動EQ,那頻段突出或凹陷,我們就搬一...
-
↑ 知道嗎? 從事『設計』行業者 就會在這二張圖之間,無法抉擇;我們皆患有『完美主義、強迫症患』 切勿設計人就好 ↓ 『同場比較』 總使贏了真理;也未必得到好聲音 │音響│比未了│
2013/2/26
古典EV(全音域)。聲底。這樣玩很好玩。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