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熱門文章

2016/12/4

「K叔」

「有點可怕;我竟然用手機打了這麼多字」



K叔:在古點叭叭裡如何把立體聲係統的「人聲」,定位在二叭之間。除了靠擺位、高級立體錄音唱片、單體/分音器匹配;我想⋯把人聲定位在二叭之間,對玩古典係統是困難的。古典系統有許多天限,而且玩的太度不現現代音響這麼講求定位。人聲置中且浮出,這是非常難作到的,人就像站在你眼前演唱噢,而且對聽大編製與古典樂,是非常有幫助的。



為什麼古典係統無法這樣?事實上是可以的,這要從單聲錄音/立體錄音說起。當年古典係統用單聲錄音用單支叭叭播放,這樣撥放音樂的方式是無法欺瞞人類的二支耳朵的。

到了立體聲時代,錄製技術大大改變,在多軌錄製的數位時代,可用二支叭叭作出舞臺效果、縱深、樂器定位、高度,甚至到5.1、6.1、7.1的好萊屋電影系統。

那麼使用古典系統聆聽音樂真需要用到多支叭叭來重撥嗎?立體聲靠擺位、空間就可以完全重撥出唱片裡所要表達的環境聲效?

有次我到ㄧ位資深燒友的聽室,他撥放大編製音樂,是講求縱深、層次、訂位,他空間裡(23坪)的聆聽位子,擺了五排椅子,我想目地是模擬音樂大聽的現場聆聽環境,不管如合,用家想要表達的是,用古典器材(真空管)ㄧ樣可以達到定位縱深的意思。

目前的多聲道後級,內建多聲道解碼器,只要訊源撥放5聲道DVD 映片,那麼後級接上五支叭叭就可以模擬出電影裡的環境音效達到身歷其境。

那麼家用古典燒友聽人聲、樂器、大編能不能把這些概念丟進來?!使自己的古典聆聽室身歷其境?

怎麼做?買7.1擴大機,接7支古典叭,撥藍光DVD 7.1片??

燒友聽的音樂大多局限多軌2聲道錄製^_^,頂多用定位、縱深、叭叭擺位、浮出感來作出身歷其境的港覺。 二聲道錄製就是用二支叭叭來模擬多方位的聲效以達到擬真/如臨現場。這樣就很讚也夠你搞了。

其實,古典系統在當年也有作出類似的作品,比如2.1,多了個中聲道(或是超低音),在高級收音機確實有這樣的理想作品,只是不實用,因爲當時訊源跟本不是立體聲技術呀;如果是現代的立體聲訊源,那麼你可以這麼作,把二叭左右距離再拉開,聆聽空間再加大,把中聲道置於二叭之間,那麼這樣的聆聽方式加上立體聲錄製,就很容意把人聲定位在中間。這樣非常好聽。

用管機怎麼作到這樣類似2.1的效果?
瞭解立體聲錄製的理念,大概就可以知道該怎麼作了,但是我想要作的是在「後級」上完成這件事,而不是在訊源上完成!

訊源ㄧ樣輸出立體聲給管機噢!
也就是「人聲在中間;環境音與樂器在旁鳴」「完全忽略掉空間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