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覺得可以發出像WE555的音色是GOODMANS 80 |
前幾天讀到一篇燒友的文
分頻點統計
歐洲叭350/4K()
美國叭150/2.5~3K ()
經典號角則是500~800/10k
他說歐洲人中高音分頻點避開1~3k Hz的區域, 而美國人設計似乎比較喜歡將分頻點落在1~3k Hz的範圍, 刻意讓高音"提前"介入這一人耳最敏感的區域. 那一種方式比較好?
由此看來,為啥樣歐叭比較有鼻音;美叭則是開闊洋溢
其實,喜歡DIY喇叭的朋友,我們還是再次強調200~3k Hz的重要性,就是所謂的中頻
因為中頻,大家紛紛跑去玩全音域、古典叭、號角?
至於中高頻分在幾K,可能是個人喜好問題,再扯也可是說聆聽距離較遠,以多音路來說,你的叭叭如果是設計在大教堂,那麼分頻點一定坐落在500~800,我希望效率更好,射程更遠!
家用,空間小,大可不必設到這麼高。平衡、通透、中頻正確是最重要
不過呢,分頻點在怎麼會設,好聲歹聲關鍵字於揚聲器本身發出來的音質。
你也知道,有些喇叭裸聽,單廳它發出來來音色與音質、通透真實,就已經迷到很多人了
好吧,總結
人對聲音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情節,既是生理感受,這是主觀的
數據很美很讚,但是聲音給我的感受就是普通!
新增說明文字 |
新增說明文字 |
生理作用來了 |
生理作用來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